作者: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 

遊戲對於幼兒的發展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即使是動物的幼子也是經由遊戲和戰鬥學習求生的本能,幼兒不但可以從遊戲中學習到成長中所需要的肌力柔軟度以及敏捷度,同時也可以藉由遊戲學習到與其他人之間的互動和社會適應性。臨床上兒童復健科醫師還可以根據不同階段幼兒的遊戲情況,來了解幼童的相關的語言和認知功能的發展,並且可以使用不同的遊戲方法幫助發展遲緩兒童來學習同年齡應該有的發展里程碑。

以下以簡單的圖表列出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在這個年齡所應該發展出來的遊戲方式以及它們的臨床意義:

例如:
年齡/遊戲方式/臨床意義
3個月/把玩具拿在雙手中間玩/自我感覺運動的發現
6個月/直接伸手去取玩具/明白自己身體的範圍
9個月/會將玩具放往嘴巴/利用口腔去認識物件
12個月/會端詳玩具並玩你丟我撿的遊戲/學習互動;會集中注意力
15個月/會堆疊並推倒玩具;會啟動開關或按鈕/會懂因果關係
24個月/會玩模仿性遊戲(如洗玩具碗盤,哄玩具熊睡覺等等)/學習言語和社會化;開始發展出自我對話能力
36個月/會玩仿真性遊戲(如把枕頭當洋娃娃照顧)/會分辨真實和非真實
48個月/會玩簡單的棋盤式遊戲,或有簡單規則的遊戲如木頭人,躲貓貓等/組織定型式思考方式

兒童的腦神經系統約在六歲左右便逐漸發展成熟和大人差不多,因此在六歲前的各種認知覺的輸入和統合程度,往往能決定將來兒童心智及感覺發展的成熟度,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正確而適當的各種遊戲來進行各種感知覺的統合,這也就是目前所謂感覺統合療法的精神。一般兒童復健科醫師會先針對懷疑有感覺統合異常或發展遲緩的個別兒童進行簡單篩選,包括發展里程碑是否落後,感覺統合有無異常,以及有無潛在的先天性畸形等等。然後設計一套適當的運動療法來幫助他們趕上正常同年齡兒童的發展進度。其中包括了利用兒童復健科的一些特殊的教具和輔具來做肌力耐力柔軟度的訓練,協調度的訓練,落後動作的誘發和不適當姿勢的消除,以及靈敏度的加強等等。在進行了約六個星期的療程過後,醫師會再針對之前記錄落後的項目進行再追蹤以評估治療的成效和調整治療的方向。

總之,醫師經由觀察兒童的遊戲內容和設計遊戲的方式,可以達到診斷發展遲緩或感覺統合異常等特殊疾病和達到即時治療的雙重效果,是值得推廣的一種良好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h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